1)第249章 能造,但没法量产?_星火2003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249章能造,但没法量产?

  在唐长红给了俄方技术组一个下马威之后,无论是H-20项目、还是双方合作的PAKFA项目的进度都明显快了起来。

  机体设计迅速定型,发动机试制工作加速,内部结构件开始生产

  如果顺利的话,很有可能真的像陈念说的一样,在过完年之后,西飞就可以给全国人民带来一个重大的惊喜了。

  但,也就是在这样顺利的进度之下,一个重大的问题,却逐渐浮出了水面。

  用于机身制造的T800L型碳纤维的储量,已经完全不够用了。

  事实上,T800L型碳纤维材料的配方和制法本来也是陈念提供的,包含在H-20的技术总包里。

  在项目启动之前,这种材料的实验室试制工作就已经开始。

  但问题是,受限于技术条件、设备条件,这种材料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。

  按照最开始的计划,第一架H-20所需要使用的T800L型碳纤维材料,将会用实验室产品来供应。

  本来,小规模生产的产量也是足以满足第一批次的使用需求的。

  但问题是,在后续的设计中,H-20引入了更多、更复杂的设计。

  包括可变后掠翼、机翼油箱、快速开合武器仓等等。

  在这样的情况下,西飞方面不得不安排了超过预期的实验次数,这就导致T800L的产量开始捉襟见肘了。

  办公室里,唐长红眉头紧皱地看着眼前的报表,而一旁的高永玉则是汇报着最新的项目计划。

  “.按照现在T800L的产量来看,材料准备的速度恐怕赶不上我们飞机制造的速度。”

  “截止到目前,碳纤维材料的缺口已经达到了2.6吨,这个数字在后续可能会有小幅度的减少,但基本没有可能最终拉平。”

  “如果我们要等待材料全部准备充足之后再着手试制,项目进程可能要被拖慢三个月以上。”

  “虽然也很快,但我很怀疑星火小组那边能不能接受。”

  “毕竟,技术都是他们提供的,在我们手里几乎没有任何需要攻关的难点。”

  “这么搞的话,后续的预算我们就不好申请了啊.”

  听到他的话,唐长红嗯了一声,没有立刻回答。

  事实上,这个问题他倒是没有那么担心。

  什么预算不预算的,虽然要考核项目组的表现和成果,但归根结底,还是要为国家科技发展做贡献的。

  而H-20的研发,就是近几年空军发展最重要的一步。

  拥有了H-20,才能拥有完备的战略威慑力量。

  哪怕星火再抠门,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卡预算。

  但问题是,他们不卡预算,并不代表着这件事情就能这样过去了。

  因为,H-20想要量产,总还是需要新材料支持的。

  这次靠拖延时间勉强解决了,那下一次呢?

  实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undu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