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一百一十五章 这是东方的文艺复兴!_洪武大明:吾儿怎么还不造反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朱启很迷惑,不知道自己又干什么了,被这群文人士子给盯上了。

  按说这去国子监教数学的也不是自己,是郑士元啊。

  就算是他们觉得这数学太过格物,有违儒生所为,也该去找郑士元论道啊,找自己干啥啊。

  不过一路上听着内官说的话,朱启却好像又不像是这么一回事。

  “哎呀,辽王殿下真是好厉害,咱家也是佩服的很啊,咱家还是头一次看到,那些臣工们在朝堂上如此争论起来。”

  “连陛下都让御膳房那边准备臣工的午饭,看来是打算和臣工们论道一整天了。”

  “殿下您的那个什么知行合一,虽然咱家听不懂,但听臣工们讨论,好像很厉害啊。”

  什么玩意?知行合一?

  朱启有点懵逼了,自己啥时候说过这些玩意啊,知行合一不是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吗,自己虽然也了解过,但要说精通那还差得远呢。

  不过自己好像确实和郑士元说过类似的话,但也算不上探讨啊,只是郑士元看着自己如此重视工匠,如此重视数学觉得奇怪。

  自己又不想和他说什么科教兴国之类的理论,他也不一定能接受。

  反而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实干理论,恰好可以当做理由,而且郑士元这样的儒生也能接受。

  因为心学已经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,并且在王阳明刚刚提出来的时候,就在明朝儒生中掀起了轩然大波,而后越来越广。

  王阳明的心学,鼓励实干,不说废话,尤其是知行合一的理论,让人去探究事物规律,而不是去说那些假大空的东西。

  在当时,大有一种东方文艺复兴的态势。

  只可惜伴随着种种危机和明朝的灭亡,满清的统治者,显然并没有选择流行的心学作为主流思想,这也导致了心学在东方竟然近乎失传。

  到了后来,还需要依靠日本的翻译本来进行学习。

  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。

  但推广心学这种事情,朱启可从来没有想过啊。

  这次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。

  当然,朱启也并没有觉得惧怕或者如何,反正自己和郑士元聊的这些东西,都是心学的内容。

  顶多就是大胆创新,令人眼前一亮,但要说离经叛道,那肯定是没有的。

  到了大殿之上。

  朱启就瞧见殿上一群臣工们,还在大声吵嚷着。

  就和往常一样,明显分为了三派。

  一派是胡惟庸为首,身后还有宋濂等人,主张的依然是朱熹那一套儒家学说。

  另外一派,则是以郑士元,刘伯温为首的,主张的是朱启的知行合一的学说。

  第三派则是一群看戏党,多半都是一些武将勋贵们,没事喊两嗓子:

  “别吵了,别吵了,你们这样是吵不出人命来的!”

  场面很热闹,而坐在皇位上的朱元璋,与其说是论道,倒不如说,也是在看热闹好了。

  尤其是这热闹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undu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